您现在的位置: 文学网 > 文章目录 > 有关于语文的文章

语文文章

  • 2025最新语文文章大全
  • [开场白]第一节语文课的开场白 发表日期:2018-10-23

    第一节语文课开场白(一)同学们,大家好:今天是新学年的第一课,我有个习惯,第一节语文课不讲课本上的东西,咱们随便聊聊。既然是聊,当然还得有聊的主题,思前想后,我决定送给大家两组词一是四知:知事(探寻事物之根由,穷究世间之至理)、知时(有为有不为,有位为有为时,无为为无为时,大为)、知人(看人、懂人、...

  • [文言文]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发表日期:2018-10-23

    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《论语学而》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《论语为政》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《论语为政》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《论语为政》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自内省也。《论语里仁》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《论语述而》己所不欲,勿施于...

  • [文言文]中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知识点归纳 发表日期:2018-10-23

    知识盘点:通假字,汉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简称。所谓通假,就是两个字通用,或者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,它们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,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,所以又称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。(1)通假字的形式①“本无其字”的假借字。古代文字少而所记事物多,文字常常不够用,想记一事而无其字,只有借一同音字来代替。②“本有其字”...

  • [文言文]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之文言文词为用法 发表日期:2018-10-23

    (一)动词。1.有"做""作为""充当""变成""成为"等义,翻译比较灵活。①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。(《过秦论》)②然后以六合为家,崤函为宫。(《过秦论》)③卒相与欢,为刎颈之交。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...

  • [文言文]小学语文六年级文言文两则优秀说课稿 发表日期:2018-10-23

    一、说教材1、教材内容:《文言文两则》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课文,是学生步入六年级的第一课。课文共包括《学弈》和《两小儿辩日》两则故事。2、.教材简析:《学弈》选自《孟子·告子》。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,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,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,最后写这两...

  • [文言文]高一语文庄子《秋水》文言文的知识总结 发表日期:2018-10-23

    一、通假字泾 同 径 直 泾流之大辩 同 辨 辨识 不辩牛马虚 同 墟 所居之处 拘于虚也大 同 太 大的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卒 同 萃 聚集 人卒九州豪 同 毫 动物身上的细毛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二、词性活用1.名作动面 名作动,面向 东面而视2.名作状时 名作状,按时 秋水时至东 名作状,向东...

  • [文言文]高中语文文言文《寡人之于国也》赏析 发表日期:2024-02-25

    《寡人之于国也》是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段对话,贯穿全文的线索就是民不加多,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。首先,了解一下相关背景:战国时期,列国争雄,频繁的战争导致人口大批迁徙伤亡。而当时既无国籍制度,也无移民限制,百姓可以随意地去寻找自己心目中的乐土。哪一个国家比较安定、富强、和乐就迁到那个国家为臣民。而一个国家...

  • [文言文]莆田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附答案 发表日期:2024-03-29

    (2015福建莆田市)比较阅读【甲】【乙】文段,完成后面的题目。【甲】北山愚公者,年且九十,面山而居。惩山北之塞,出入之迂也,聚室而谋曰:“吾与汝毕力平险,指通豫南,达于汉阴,可乎?”杂然相许。其妻献疑曰:“以君之力,曾不能损魁父之丘,如太行、王屋何?且焉置土石?”杂曰:“投诸渤海之尾,隐土之北。”...

  • [文言文]语文文言文实词贼的用法 发表日期:2018-10-23

    (1)<动词>伤害。《论语—先进》:“~夫人之子。”(2)<动词>杀害。《左传—宣公二年》:“宣子骤谏,公患之,使钥麑~之。”(3)<名>刺客。《史记—秦始皇本纪》:“燕王昏乱,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~。”(4)<名>祸患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淫侈之俗日日紧...

  • [文言文]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恶的用法 发表日期:2024-01-25

    文言翻译è(1)<形>罪恶;邪恶。与“善”相对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~。” 《<指南录>后序》:“不幸吕师孟构~于前,贾余庆献谄于后。”(2)<形>丑;丑陋。与“美”相对。《釆草药》:“未花时釆,则根色鲜泽;花过而釆,则根色黯~。”(3)<...
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