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山游记作文集合(2篇)
在日常学习、工作和生活中,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,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、中学作文、大学作文(论文)。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山游记作文,欢迎大家分享。
黄山游记作文1
徐霞客曾说:”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。”今年暑假,我终于有机会一偿夙愿,去领略黄山那奇峻壮丽的大好风光了。
初入山,山势虽连绵起伏,却总归平淡无奇。但当大巴忽地急转,眼前顿时豁然一亮:山峰如巨大的怪石嶙峋,远近高低错落林立,车行其中,随山势变换出不同的景致,真是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。极高极峻的山岩裸露着光秃秃的石壁,却在岩缝中斜逸出虬结苍翠的枝干,那便是天下闻名的“黄山松”。好一派磅礴气势!
我们从山脚的“慈光阁”一路上行,经“立马桥”,到达天都峰下的“半山寺“。将近6公里的山路,走了两个小时,已经精疲力尽,感觉脚都要断了。稍作休息,便开始攀天都峰。一路上只觉得山势渐高渐陡,到后来几成90度的云梯,而两边扶手用的石栏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不见,上山只能用手攀住前面的石梯借力。抬头是前面人的脚后跟,低头是下面人的头顶,只听到耳边掠过风的呼啸声,冰凉的山风吹走了我身上的湿汗,也吹得我摇摇欲坠,根本不敢往旁边看。不知爬了多久,地势终于平缓,登顶了!我站直身子环顾四周:一块硕大的石碑映入眼帘,上刻“登峰造极“四个大字,字体刚劲有力,呼之欲出。站到观云台,极目远眺,是一片苍茫无际的云海。茫茫云海在山风的呼啸声中翻滚起伏,中间是隐隐约约的几座峰顶,恍若蓬莱仙山,海市蜃楼,如梦如幻,神秘莫测,让人目眩神迷,不知身在何处。无怪乎世人云:”不上天都峰,白来一场空。“
过天都峰,便是天下闻名的“黄山第一险“鲫鱼背。鲫鱼背,顾名思义,就像鲫鱼的背脊一样窄且滑。这是在两个山峰间架起的一道天桥,高达1800米,两面悬空,深不见底,令人胆战心惊。
过鲫鱼背再行半个小时,就是黄山一绝——迎客松。迎客松是黄山“四绝“之首,生长在陡峭的山岩石壁,伞状的`树冠,翠绿的松针,苍劲的树干,风过时每一根松针都在向着游客迎风摇摆,发出”簌簌“的声音,仿佛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。或许这就是迎客松名字的由来吧。
一路行一路看,云海中怒放的“莲花峰“、摇摇欲坠的”飞来石“、抓耳挠腮的“猴子观海”、惟妙惟肖的“猪八戒照镜子”……还有天狗望月、仙人指路、梦笔生花……黄山的奇山怪石也让我流连忘返。
夕阳西下,伴着绚丽的晚霞,我们踏上归途。虽然没有看到日出,但是我一样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!黄山!再见!等着下一次再相见!
黄山游记作文2
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两次登临黄山,赞叹道:“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,登黄山天下无山,观止矣!”三天的黄山之行,领略了黄山的奇异美景,徐霞客并非言过其实,黄山果然名不虚传。
年初五,随着旅行团来到黄山脚下,黄山被浓雾笼罩着,据说黄山一年两百八十几天为雾天,所以造就了雾凇奇观。我们在慈光阁乘玉屏索道到达玉屏站,其间大雾依然弥漫,天气阴寒,在缆车中就感觉不到丝毫的惊险。随后开始了真正的登山之旅。
第一站来到玉屏峰,见到了黄山四大名松之首——迎客松,其中一棵尤为珍贵,珍贵到有专人看护,并且每天为它写看护日记。
第二站是最为惊险的一站——一线天,一线天在文殊洞下方。登玉屏道中,过小心坡、渡仙桥,有一处两壁夹成的狭长石巷,宽处不过2米,窄处仅半米,中间盘道有80多级,只能容一人通过。人行其中,仰望长空,蓝天仅存一线,若非子、午,不见月、日,故名。清人李斐有诗云:“云里石头开锦缝,从来不许嵌斜阳。何人仰见通霄路,一尺青天万丈长.”
接着穿过连蕊峰的百步云梯,前往黄山的第一高峰——莲花峰。莲花峰海拔1873米,为黄山绝顶,也是安徽省的最高峰,处在黄山中部。巍峨峭拔,气势雄伟。这里主峰高耸其中,周围群峰簇拥,形如一朵初绽的`莲花仰天怒放,故有此名。与莲花峰相望的是鳌鱼峰,因山形酷似鳌鱼为得名,峰顶有一小石酷似乌龟,所以就成了鳌鱼驮龟的景观。
经过炼丹峰和海心亭,来到了黄山的第二大高峰——光明顶,海拔1860.相传明代普门和尚曾在顶上创建大悲院,现在其遗址上建有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气象站——黄山气象站。因为这里高旷开阔,日光照射久长,故名光明顶。顶上平坦而高旷,可观东海奇景、西海群峰,炼丹、天都、莲花、玉屏、鳌鱼诸峰尽收眼底。所以“不到光明顶,不见黄山景”这个说法一点都不为过。可惜我们登丝毫光明顶时,天公依然不作美,大雾没有任何消去的迹象,能见度很低。
去摸摸飞来石吧,导游极力推荐我们。据说《红楼梦》、《西游记》都曾来此取景,摸了飞来石会有好运。在去飞来石的路上,我们还幸运地看到雪松。大年初一,黄山下过大雪,而黄山顶温度几近零下,很多雪都还没有融化。雪松着实让已经疲惫的我们兴奋了一阵。摸过飞来石,我们返回光明顶,此时,我们隐约看到了太阳的影子。我们又有了新的期盼。
本文热度: 226℃
网友点评
关于黄山游记作文集合(2篇)的评论内容